Saturday, May 10, 2008

民族主義中國:脆弱的強權 【李怡】

民族主義中國:脆弱的強權 【李怡】
(博讯北京时间2008年5月10日转载)
    由最近「奧運瘋」所掀起的民族主義狂潮,瞬即在內地由各級領導踩急煞車,說變就變,要收就收,使人們想到:民族主義究竟是北京政權所信奉、所提倡,並要以之凝聚人民向心力的手段,還是北京所畏懼、所擔憂,故當民族主義的狂飆一起,就立刻予以壓抑的東西?又或者,如有人說的,是雙面刃?
    最近出版由美國著名中國通謝淑麗所寫的一本書,嘗試回答這問題。謝淑麗,是SusanL.Shirk的中文名字,她曾任克林頓政府的助理副國務卿,現任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授,並領導希拉莉競選團隊的中國顧問小組。謝淑麗是最早獲准前往中國從事研究的學者,時在1971年7月,與美國派去的密使基辛格同一時間。
    謝淑麗新書的書名是《中國:脆弱的強權》(China:FragileSuperpower)。
    從經濟、軍事實力來看,謝淑麗認為,中國也許是崛起的強權,但這強權卻是「脆弱」的。「中國領導人與所有政治人物一樣,政治前途是他們的首要考量。他們不須經歷選舉的煎熬,但得忍受一般民主國家所不必承擔的政治風險。對手有可能將之罷黜,群眾示威也可能讓他們一夕垮台。」
    因此,照謝淑麗的說法,中共政權的「脆弱」在於它的政治體制。有民主選舉的國家,儘管有許多風風雨雨,有國會、輿論的爭吵不休,選舉的煎熬更是讓人脫掉幾層皮,然而一旦獲人民投票授權,領導人就有堅穩的權力基礎,有法制保障,不會輕易被罷黜。但在專權政治下,一場學運就讓胡耀邦下台,再一次天安門民運又讓趙紫陽下台。即使在香港,一場03年五十萬人上街,也讓董伯下台。專權政治表面看不到有反對力量,甚至在內地也沒有輿論對掌權者之監督,似乎權力相當穩固,但實際上卻是脆弱的。
    民族主義狂飆的歷史,不能不讓北京掌權者警惕。孫中山「驅除韃虜」的民族主義革命,把滿清推翻;中共革命也以反對國民黨勾結美國而煽起民族主義情緒並奪得政權。為怕重蹈前朝覆轍,中共「想盡辦法也要站在民族主義的浪頂」。毛澤東開國時一句「中國人民站起來了」,建政後的超英趕美大躍進,其後與蘇聯爭奪共產主義意識形態領導權,文革時提出「中國應當對人類有貢獻」等等,都是要搶佔民族主義浪頂的舉措。
    謝淑麗認為,中共政權的危機來自其取得政權正當性的脆弱,及領導人的劣勢感。它利用民族主義情緒來建立統治的正當性。但人民對內政的不滿已導致平均每天發生220宗各地抗議事件,一旦這些事件釀成大規模的示威運動,反對者會祭起民族主義大旗而導致政權(或掌權者)垮台。
    謝淑麗認為,真正危害到美國的,「不是中國強大的經濟或軍事實力,而是中國政權的脆弱。美國若不能體察中國領導人的諸多恐懼,就可能會和中國發生衝突。」比如台灣正式宣佈獨立,倘中共按兵不動,憤怒的群眾或軍中民族主義勢力就可能推翻中共政權。若領導人認定政權的存亡繫於此,就會對台動武以阻擋內部的羞辱。而美國若不作反應,「那麼美國在亞洲、乃至於全世界的威信恐將無存」。
    沒有民主基礎,一味靠鼓動民族主義情緒來維持正當性的政權,雖表面強大,但實質脆弱。這種脆弱會導致非理性冒險。這是謝淑麗這本書所作的結論。

No comments: